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性別、社會與宗教
Gender, Society and Religion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王慶寧 
課號
Soc2064 
課程識別碼
305 2118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8,9(15:3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101 
備註
兼通識A5*。。A5*: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。可充抵通識
總人數上限:9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Soc2064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跨領域課程,從宗教與社會研究角度,探討性別與宗教互動及弔詭關係。宗教作為人類認知生活經驗中深度面向的方式,提供生死、道德、或是超驗存在意義。宗教也是社會的一環,提供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,特別是在父權社會下,宗教建構為以男性為中心,合理化地宰制女性身體,與神聖化性別相關的道德論述。本課程以性別研究的視角,討論宗教如何賦權女性的生命力及社會力,另一方面,父權社會如何利用宗教,成為有效控制女性的工具。課程將以性別議題的方式,對身體、宗教象徵、多元性別、宗教經驗、制度、與社會改革等面向,進行宗教、社會、和性別研究跨領域的探討。
課程分為三個單元,對世界主要宗教傳統以女性主義批判視角進行分析:教義與性別社會實踐、性別化的宗教身體、和宗教實踐與社會改革。信仰與教義如何影響世界不同地區女性的生活?這些箝制女性的宗教概念是怎麼來的?女性是接受這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習俗,還是企圖改變?宗教教義中如何談論性別、如何呈現女性形象?多數由男性書寫的宗教史中女性如何被描述?宗教制度中性別平等嗎?宗教儀式中女性的角色為何?由於同一宗教傳統傳播到不同地域,受到社會文化環境影響而呈現多元面貌,甚至在同一地區,也隨著歷史而流變,討論各宗教傳統中女性形象、角色與地位“如何”被呈現,與“為何”以此種方式呈現背後的社會歷史因素。 

課程目標
增進學生對當代多元宗教文化社會的視野與理解,期待透過了解宗教性別與議題,進而開創當代社會宗教實踐的性別平等空間。 
課程要求
每堂課準時出席。閱讀下週上課閱讀篇章至少一篇。
作業:每週上課前一天中午12:00前,繳交閱讀心得一篇,600-800字。選10週心得評分。

閱讀心得 70%、 平時出席討論 30%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1.每週指定閱讀文章
2.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編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: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台北:法界,2008。
3.釋恆清,《菩提道上的善女人》,台北:東大,1995。
4.王鏡玲,《分別為聖--長老教會.普渡.通靈象徵》,前衛出版社,2016年8月。
5.卡拉.鮑爾(Carla Power),葉品芩譯,《古蘭似海: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》,八旗文化, 2017年7月。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導論(I): 什麼是”性別與宗教”?性別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為何?是創造、壓迫、還是弔詭的互動關係?

“Introduction to the Volume” in Leona Anderson & Pamela Dickey-Young ed., Women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, 2nd edition,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5, pp. xi-xvii

“Introduction to the Volume”, Donald L. Boisvert and Carly Daniel-Hughes ed., The Bloomsbury Reader in Religion, Sexuality, and Gender, Bloomsbury Academic, 2017. pp. 1-10.

李貞德,〈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〉,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》2(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1994),頁251-270。

 
第2週
3/1  和平紀念日(補假) 
第3週
3/8  導論(II): 什麼是”性別與宗教”?

胡曉蘭,〈無我的教誨與菩薩的承擔:論二元對立與自我性別的執念〉,《玄奘佛學研究》第三十三期(2020,3),頁23-74。

上課活動:Cave in the Snow ( 雪洞: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) 紀錄片討論。
 
第4週
3/15  單元一:性別
教義與性別實踐 (I)

C. Schak,〈江曉音中譯,台灣的性別議題與佛教〉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》,pp. 281-313.

釋恆清,1995,《菩提道上的善女人》,台北:東大。pp. 1-47& 73-79 
第5週
3/22  教義與性別實踐 (II)

林長寬,〈神賦女權:古蘭經之婦女觀〉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》,pp. 527-558.

Phyllis Trible, 趙敏惠、朱麗娟中譯,〈性別的創世紀〉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》,pp. 435-450.

巫孟庭,〈性別平等與宗教自由之「衝突」-探討天主教學校與性別平等教育法之關係〉,《婦研縱橫》, (97), 2012,頁 60-71。 
第6週
3/29  社會與宗教性別

戴愛蓮,〈台灣的性別本質主義與當地佛教的發展〉 (Taiwan’s Gender Essentia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’s Buddhism)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》,pp. 247-280。

釋常諗,〈當代禪宗女性對「大丈夫」修辭的新詮釋和修行實踐〉,《聖嚴思想第八輯》,台北:法鼓文化出版社, 2016年11月,pp. 65-92。
 
第7週
4/5   民族掃墓節(補假) 
第8週
4/12  婚姻

黃懷秋,〈聖經之婚姻觀念、制度與教導;女性神學的解讀〉,《新世紀宗教研究》第一卷第一期(2002,9),頁1-30。

Ke-Hsien Huang (黃克先), “Culture Wars” in a Globalized East
(全球化的東方開打的「文化戰爭」:台灣保守基督教在同志婚姻合法化爭議中的現身及世俗主義的逆襲): How Taiwanese Conservative Christianity Turned Public during the Same-sex Marriage Controversy and a Secularist Backlash, Review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, 04/27/2017, Vol.4(1), pp.108-136
 
第9週
4/19  期中考週 
第10週
4/26  單元二: 身體
多元性別

歐陽文風(Ngeo, Boon-lin) ,〈天國孽子?-論基督宗教反同聖經根據與挺同的同志神學〉,《玄奘佛學研究》29期 ( 2018/03) , 1-20.

釋昭慧,〈「婚姻平權」議題的佛法論述 〉,《玄奘佛學研究》33期(2020/3), 1-22。
 
第11週
5/3  身體政治

翁玲玲,〈佛教與道教中的女性不潔觀初探〉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》,pp. 631-656.

江欣惇等,〈從大甲媽祖遶境探討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變化〉,《身體文化學報》14期 (2012 / 06 / 01) , 頁37 – 59.

 
第12週
5/10  神聖與再現

王鏡玲,《分別為聖--長老教會.普渡.通靈象徵》,前衛出版社,2016年8月。〈第五章:神話口述與通靈象徵—「天山老母」女乩現象〉,頁172-227。





 
第13週
5/17  單元三:制度與改革

制度與能動性:宗教制度是靈性追尋的協助還是壓迫?

上課活動:「驚爆焦點」 (Spotlight) ( 2016)(128分鐘)電影討論。

 
第14週
5/24  虔誠與改革(I):宗教教義對現實世界的女性有什麼影響?女性如何展現其宗教自主性與行動改革?

陳文珊,〈不道德如何可能是人權?-從本土人權神學的發展看台灣反同宗教右派的不公共與不神學〉,《玄奘佛學研究 》 29期 (2018 / 03 / 01) , P21 - 58。
蕭昭君,〈女性爭取宗族祭祖大典主祭的行動論述〉,《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》,pp. 559-594。


 
第15週
5/31  虔誠與改革 (II)

蔡芬芳,〈從改宗之西方穆斯林女性的觀點 看伊斯蘭之性別平等〉,《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》第 31 期 2012年 12 月,頁 39-73。

趙恩潔,〈「又美麗又虔敬」:中爪哇戴頭巾者社群的美/德能動性〉,《臺灣社會學刊》第 64 期,2018 年 12 月,頁 1-47 。
與性別研究》第 31 期 2012年 12 月,頁 39-73。

影片討論:古蘭經到底怎麼說女性的希賈布?(What does the Quran really say about a Muslim woman’s hijab? Samina Ali (TEDx, 2017.2.10, 18mins)


 
第16週
6/7  經驗與實踐

卡拉.鮑爾(Carla Power),葉品芩譯,《古蘭似海: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》,八旗文化, 2017年7月。第七章到第十章, pp.185-278

上課活動:邀請校外專家與實踐者演講

 
第17週
6/14  端午節放假 
第18週
6/21  期末考週